当前位置:主页>行业>读书>正文

|上夏推荐:|余华:我所理解的幸福与苦难|

2017-04-24 来源:上夏 资讯整理编辑:上夏 点击:

分享到:

  凡事在成熟之前,都是有苦味的。——赛勒斯

  一、推荐语:

  电影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讲叙了陌生人之间的友爱,呵护,交融。

  酷酷的杀手大叔和美丽少女的爱情,编织出一部最纯洁的童话,英勇而又凄美。

  那一段非常经典的对白令触动了无数人:

  “Mathilda: Is life always thishard, or is it just when you're a kid?

  玛蒂达: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,还是只有童年苦?

  Léon: Always like this.

  莱昂:总是这么苦。”

  人生总是那么苦,仿佛只有纯洁的童话才能拯救苦难的人生,因为是艺术,所以展现出来的都是最极致的苦和最极致的甜。

  而我们的现实生活要比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东西复杂生动的多,不是简单的因果,更不是纯粹的苦和甜。

  真实的幸福和苦难是铺开在每一天的,甚至承载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上,需要更加耐心更加理性的面对!

  而每个人对于幸福和苦难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,所以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碰撞和纠结。很难统一!

 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:《余华:我所理解的幸福与苦难》,看看余华对于这个时代的幸福和苦难是如何定义的!

  具体内容请扫描文末二维码。

  二、精彩语句:

  1,所有伟大的作家,你再重读他们的作品,发现他们其实都非常朴素,只有年轻的时候可能会走一些弯路,弄一些花里胡哨的、漂亮的字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话,但慢慢成熟以后,就不会这样了。

  2,苦难,不仅在中国,在美国在欧洲在全世界,在过去在今天在将来,都会永远存在的。

  3,很简单一个道理:就是你要比别人做得好很多很多,你才能够脱颖而出,假如没有关系的话——你有关系,那没有问题,你有关系的话就很容易出来。但是你要没有关系,你就必须要比别人不是好一点,是要好很多。

  4,多看小说,而且要看经典作品,不要看现在受欢迎的那些书,那没有意义。

  5,人所有的方式都该尝试,然后再去担心。就是为了最后埋怨自己的时候不会埋怨太多,反而可以专心吐槽这个世界。

  6,一个国家经济不发展的时候,它的问题是很相似的;但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以后,它的问题就变得很复杂,很不相像。

  7,古希腊有一句话说,神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的苦难?是为了让诗人们不缺少题材。

  8,人就是这样子,今年可能是完蛋了,那就希望明年咯,然后结果到了明年一看,明年又完蛋了。

  9,才华和灵感其实是不会衰退的,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是一样的,只有自己知道,慢慢地越写越觉得不是困难了。但是——身体会衰退,写作不是脑力劳动,而是体力劳动。

  10,生活其实更多地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,然后去感受,但很难表达的。生活肯定永远比我们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要多得多。

  三、名词延伸:

  1,史航:1971年3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,中国内地男编剧、策划人。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。

  1993年开始从事剧本创作,1998年出版独自完成的《大漠豪情》;2000年参与编写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第一部剧本,同年成为职业编剧。2003年担任《艺术人生》节目策划之一。2004年写了儿童剧《迷宫》,2005年担任儿童剧《魔山》联合编剧;2008年参与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创作;2009年担任古装剧《黛玉传》总策划。2012年客串出演的电影《神探亨特张》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。

  2013年6月,史航在微博上痛批郭敬明执导的电影《小时代》,引用钱钟书《围城》称“你不讨厌,可是全无用处。”激怒粉丝们被围攻甚至人身攻击,然而史航却与粉丝斗嘴为乐,转发评论并以幽默还击,吸引不少网友围观,调侃称史航“可以把骂战编成一本书《教你如何骂人》”,“他是位深藏不露的神级别骂战高手,嘴毒得一针见血偏偏不带一点脏字,还十分从容惜字如金,半梦半醒之间就群秒了一片又一片小粉丝。”

  参加奇葩说里也有他的很多经典语句。

  2,威廉·福克纳:(1897年9月25日-1962年7月6日),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,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获奖原因为“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”。

 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,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《喧哗与骚动》。

  《喧哗与骚动》: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。老康普生游手好闲、嗜酒贪杯,其妻自私冷酷、怨天尤人。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,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、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,竟至溺水自杀。次子杰生冷酷贪婪,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,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。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,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,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“有限视角”作一补充,归结全书。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,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。

  进入福克纳的小说世界好像是在进行一场疲惫的旅行。它就像是生活本身,你不仅仅观察它们,也在吸收它们,回忆它们,生活在它们里面。在这个世界里,人物的意识总是要落后于行动,我们看着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有点盲目地动来动去,好半天我们才会发现小说家真正的意图。他记录了人类昔日的荣耀,也提醒人们记住人之为人的所有这一切—“勇气、荣誉、希望、自豪、同情、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”。

  3,马尔克斯:是哥伦比亚作家、记者和社会活动家,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,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作为一个天才的、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文学标杆”,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,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。

  代表作有《百年孤独》(1967年)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(1985年)。

  马尔克斯与其说是一位因孤独而出名的作家,莫如说他是因谴责孤独而出名的。马尔克斯在努力地提醒人类,孤独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实,一种每一分钟都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。

  无知会造成孤独,自私会造成孤独,竞争与比较同样会造成孤独,而贫穷更是一种孤独,是孤独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种——甚至可能使一个落后的民族沉沦或枯萎。孤独是文明真正的敌人,不管它是来自主观的还是客观的。

  4,博尔赫斯(1899年8月24日-1986年6月14日),阿根廷诗人、小说家、散文家兼翻译家,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。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(Buenos Aires)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。在剑桥读大学。掌握英、法、德等多国文字。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,包括:短文、随笔小品、诗、文学评论、翻译文学。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。

  博尔赫斯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和失明的较量。由于家族遗传的缘故,他从小就视力不佳,并且缓慢地减退。他一直生活在失明的阴影中。长大后,博尔赫斯的视力逐渐恶化,这直接导致他后来头部撞上窗玻璃的那场意外事故。而这场意外事故又反过来使得他那本已微弱的视力状况更加严重。到了五十年代,博尔赫斯的双眼就彻底失明了。可以说,失明和失明的威胁陪伴着博尔赫斯一生。

  在《失明》一文中,他说:“既然我已经丢失了那可爱的形象世界,我应该创造另一个东西。我应该创造一个未来,以接替我事实上已经丢失的可视世界。”

  5,迪·乔瓦尼:博尔赫斯诗歌的英文编译者、意大利裔美国学者。

  迪·乔瓦尼把博尔赫斯当做一位造诣很高的诗人,而在其他外国崇拜者眼里博尔赫斯只是短篇小说作家。

推荐阅读
anyiwu.com安逸屋|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| 冀ICP备2021021905号 | Powered by安逸屋微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