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>行业>读书>正文

|上夏推荐:|为什么赞美有时不是一件好事?|

2017-04-24 来源: 上夏 资讯整理编辑: 上夏 点击:

分享到:

  一个人的价值和评价在于心灵与意志。——蒙田

  一、推荐语:

  小唱毕业后选择去上海工作,远离家乡,追求梦想,很多好友表示支持,对她说:“不错啊,你真勇敢!”包括我。

  前两天接到她的电话,说她父母想让她回老家找对象了,本来我以为是父母逼她回家然后催婚的老话题,但是她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,对我说:“我真的支撑不住了,在外面谁也依靠不到,没有人关心我照顾我,不能经常看望父母,压力太大了,如果我现在回家发展了你会不会看不起我?朋友们会不会觉得我怂?”

  听她这么说我才突然发现,我们作为朋友的赞美其实是给她的压力远远大于给的动力。她起初还表现出积极的一面,让我们看到在上海生活的好,但是越往后她就越累,又不能直接表现出来,因为一旦表现出来就等于否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,等于否定了自己毕业后在上海的所有努力。

  柴静在《看见》里说自己刚开始会去评价每一件事,但到最后她只描述,不评价。

  只描述不评价是一个很高的境界,我们往往习惯于武断的评价和盲目的赞美。

  武断的评价和盲目的赞美为什么不好?

  因为太容易给别人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!

  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,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,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原因解释。

  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不仅是心理过程,而且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需要,即依据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测行为原因,对行为加以预测,从而对周围人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进行控制。不至于让自己处于失控状态。

  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两种:一是内部因素,二是外部因素。

 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情绪、态度、人格、能力等。

 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界压力、天气、情景等。

  比如,一个人成绩不好,内部归因的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,而外部归因的人会觉得是题目太难了。

  当我们去赞美他人时,内部归因的人会认为我们夸他能力强,他就会更加努力,而外部归因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成绩是因为运气,在听到称赞时,就不敢再做尝试,因为会有压力,怕下一次表现不好。

 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:《为什么赞美有时不是一件好事?》

  具体内容请扫描文末二维码。

  二、精彩语句:

  1,研究发现,「赞美」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。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孩子会更担心失败,他们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,遇到困难更难坚持,易焦躁,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。

  2,虽然赞美让人舒服,但它仍然是一种评价。它把人捧到极高处之后下一个结论。这个「结论」很可怕。当我们受到赞美之后,我们常常害怕自己配不上这种赞美,会为此平添不少压力。

  3,接到赞美会让我们产生压力,更严重的情况下,我们干脆什么都不做。「你们都夸我文章写得好,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好法?我怕再写下去就会露怯。」我们用放弃来回应赞美。

  4,评价接近于一种定义性的表达。对于它,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,但很难有更多延展性的探讨。从这个角度讲,赞美甚至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一个话题。

  5,不评价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呢?它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,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判断,定义,以及对人的褒贬。一个不评价的老师,会这样问学生:「你最近常常不做作业,发生了什么呢?」而一个评价性的老师则会说:「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业?」前者是在关心一桩事件的发展过程,而后者就只是在训诫。

  6,当我们采用一种非评价的立场时,就等于为这些信息的流通创造了空间:「说吧,让我看到它,我对你经历的这些事感到好奇。」你无须辩解,只需要单纯地描述你的经验就好,这就是我们此刻关注的。

  7,经验的描述看上去最简单,但往往也最有力量。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相互确认,远远比哪怕挖空心思给出的「赞美」更能表达出重视。

  8,不懂装懂的人,往往更容易给别人武断的评价。

  9,不评价是一种温和的邀请,邀请我们打开更多的自己,同时也看到更多对方。

  10,努力是一个长期过程,并且充满了开放的可能性。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的努力时,我们实际上是在说:嗨,你做的事我都看见了,而且我有兴趣继续看下去。

推荐阅读
anyiwu.com安逸屋|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| 冀ICP备2021021905号 | Powered by安逸屋微商网